夜
小
中
大
京师……
当然了,老奸巨猾的周延儒也许不会亲自出面,而是会派一个得力大臣劝说崇祯帝。
“走,回京!”
看完兵部的公文,朱慈烺想也没有想,立刻拨转马头,往京师而去。
见太子回头往京师,巩永固和宗俊泰都是喜。于是,众人簇拥着太子,急急返回京师。
行到通州附近,正遇上前来传旨的内监秦方,原来是崇祯帝召太子回京,令他主持京师防御大计。
太子接了旨意,心中却是苦笑,他知道,这一次他指挥抵御建虏入塞之战,怕是不会有上一次那么顺利了,那一次,他成功的将建虏主力大军堵截在了蓟州,其后多铎率军从宣府绕道入塞,但攻不破居庸关,京师始终安稳,因此从崇祯帝到下面的朝臣,都放心的令他指挥,没有人干预。
但这一次不同了,这一次建虏直接杀过蓟州,兵锋直达京师,京师成了战事的第一线,虽然建虏几次入塞,除了第一次试图攻击京师,后面的几次都是绕京师而过,京师不见刀兵,没有危险,但崇祯帝和朝臣们却不能完全放心,不只是因为京师乃是大明的首都,天子的所在,更因为他们的身家性命都在京师里面呢,万一有一个三长两短,那可怎么办?
和运河相比,京师的安全更重要,而这,是和朱慈烺的战略思想相抵触的,朱慈烺坚定的认为,建虏不会攻击京师,留那么多的兵马在京师是浪费,退一万步讲,即便建虏攻击京师,以京师现有的兵马,也足以坚守。
那日在朝堂上,崇祯帝和朝臣们表面上好像是被他说服了,但心底里的想法却并没有改变。
京师依然是第一,运河不过是第二。
朱慈烺暗暗叹:崇祯帝和朝臣对此次建虏入塞太关心了。而关心则乱,对他这个统帅的掣肘也就会更多。
一时,朱慈烺心情烦躁起来,而返回京师的途中,关于建虏动向的塘报,也陆续传来,建虏前锋出现在运河之边,通州城下也出现了建虏的侦骑……朱慈烺心中明白,这是多铎在探查己方的虚实,多铎兵少,只有两万余,应该是不敢直接攻击石桥,强硬过河,造船造桥又需要一定的时间,短时间之内,运河无虞,等到黄太吉多尔衮率领的主力大军赶到,那才是狂风暴雨的开始。
所以,时间不多了,必须抓紧。
……
京师。
崇祯帝今日没有批阅奏疏,而在站在悬挂的大明京畿地图之前,用目光仔细搜寻着地图上的每一个点,王承恩站在他身边,偶尔皇帝找不到某一个点,左右询问时,王承恩就会上前指出,或者皇帝记不清楚某地城池的兵马情况和守将名字,他也立刻上前报告。
午后的阳光照着崇祯帝的脸,崇祯帝脸色苍白,神情满是憔悴,昨夜,得知建虏的前锋大军已经离开三河,往京师杀来之后,他一夜未眠,心中的愤懑和惶恐,压制不住的就块要爆炸了,愤懑的是,建虏为何如此猖狂?边军为何守不住?惶恐的是,如果建虏再一次兵临京师城下,他这个皇帝的面子往哪里搁?煌煌史册,将再次记载上他无能的一笔。
崇祯帝不能眠,睁眼看房顶,整整一宿,愤怒,痛苦,不安,自责,各种各样的悲观心情包围着他。
今日,他站在巨大的大明地图之前,望着京师之东,那已经被建虏突破的蓟州黄崖关长城,失守的平谷县,他不禁咬牙切齿,蓟州总督赵光抃是干什么吃的?为什么守不住长城,令建虏轻易突破,亏得今年朝廷还向蓟州拨了不少银两……
蓟州之后就是运河,从今年年初到现在,兵部就一直在为运河防线做准备,前前后后,投入的银子怕是有百万了吧?不知道能不能挡住建虏的兵锋?如果不能,那运河之西南,怕又是人间地狱……
“陛下。”
脚步轻响,东厂提督王德化走了进来,小声禀报:“太子马队已到京师十里之外,马上就可以到京了。”
听到太子回来,崇祯帝凝重的脸色稍微缓解了一些,疲惫的眼神也焕发出了一点光芒,有太子在,京师就安稳了,于是点点头:“知道了,你和外廷的人,亲自去迎接。”
“是。”
王德化答应,然后反步退出。
崇祯帝缓口气,在龙案座下来,喝一口刚沏的香茶,不由想起昨日的事情来,昨天次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