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
小
中
大
有些东西只要有了正确的认知,那处理起来的难度就下降了很多,很多时候,让人头疼的其实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,而只要有了正确的方向,那后续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沿着既定的正确路线前行。
最初级的那些左右前后、简单的加减法、姓名方位这些理论上只要有一个耳濡目染的环境,时间长了,自己就会学会。
而三世纪在教育上,尤其是这种理论上自己就能学会的东西,依旧有很多人不知道的原因其实就一个,压根就没有这种环境,大家都是文盲,哪会有地方让你耳濡目染?
想屁吃呢,是吧!
所以当时南宫雪提议给了陈曦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,进而才有后面努力发展戏曲,以及让人尽可能的消减秘法镜播放的难度,为的就是复刻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那种大规模扫盲的操作。
不过后者的难度实在是太高,时至今日,依靠大表哥和柳庭才算是勉强解决了问题,反倒是前者,戏曲这种东西早在商周年间就有,只不过早先的戏曲更多是傩戏,也就是所谓的扮演鬼神,演绎神话故事,祭神跳鬼、驱瘟避疫、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。
所以早先的傩戏有着非常明确的意图,核心思路是祭神,而不是演绎,更不是教学和娱乐,只不过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,到了汉朝,戏曲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发展,只是还没有脱离曾经的束缚。
陈曦在泰山年间搞戏曲的时候,纯粹是为了在闲暇时候能搞点娱乐,外加整点所谓的精神文明建设,等后面有了几州地盘之后,搞戏曲更多是为了收纳孤女,给这群人找个出路。
毕竟汉末这年头,算了,也别汉末这年头了,封建时代大多时候,成年男性只要不得病,基本都有一个出路,但女性不同,尤其是孤女,没啥一技之长,你连打工都没人收,基本只有卖身一个出路。
实际上不要说封建时代了,哪怕是在后世,成年男性只要不得病,不沾染黄赌毒,是个正常人,无论如何都能活下去,而且还能活的很好。
这种好不会因为你学位高低而变化,而是特指在同样水平下,成年男性的社会活动天然能在养活自己的同时,还能养活其他人。
所以孤儿养到十四五岁,拉去工地当小工开始跟着学,总是能有一个活路的,但孤女养到十四五岁,除了拉去嫁人,当时纺织业和畜牧业还没起来,陈曦还真没有太好的安排。
毕竟就算是你齐民编户,给孤女分田了,除了少数健妇能有足够的能力开垦田亩进行耕作,大多数正常孤女在那里摆着,总不至于有人认为在没有犍牛的情况下,孤女能开垦播种三十亩的土地吧。
所以当时陈曦搞孤儿院的思路其实是发老婆,反正也没人要了,发老婆得了,至于尊重不尊重的问题,那是后世需要考虑的东西,真到了这个地步,死活才是要考虑的东西。
毕竟封建社会真的没有多少不出力的脑力工作,或者更为直接的摸鱼工作可以安排给女性,这年头常规工作之中最轻松的织布纺纱那也是要消耗相当力气的,干一天腰酸背痛可不是说笑的话。
直到后面南宫雪这个戏曲重度爱好者给陈曦建议搞戏曲,才有了其他的出路,毕竟常规行当真的容不下这么多人,而一个给汉室进行群体扫盲的行业,容纳个几万人还是没啥问题了。
虽说几万人也不多,但几万工作岗位也不少了,而且相比于其他职业,这个已经算是同时代难得的轻松行当了。
有了这个思路,又有陈曦主动推动,这近十年发展下来,给军队这种管理标准相对比较严苛,可以按照时间点推进,抽查的地儿搞到这种程度,说实话,还算正常了。
当然,在军队闲暇时间上演一些戏曲什么,除了搞教育,也能一定程度的缓和气氛,保证军队的士气,唯一的缺点就是,演戏的人员现在基本都是女性,经常会出现演戏人员演着演着就人员流失了。
尤其是给某些有驻扎区域,有驻地的军队演戏,呆的时间长了,就很有可能和当地的士卒产生一些爱情故事,虽说不能当场成就好事,但这边一退,士卒那边申请一打,回去就能举办婚礼。
这也是戏曲圈年年有新人,但总体也就维持在这个规模,既没有大规模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