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明录

第2084章 人物

阅读页设置
背色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字体

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

    他的北伐论是建立在“满清崩溃论”的基础上,即他判断“彼虏有必亡之势”,依据如下:

    皇太极兄弟众多,顺治帝兄弟稀少;

    皇太极时人才济济,顺治帝时都是庸劣之辈;

    皇太极时崇尚武事,顺治帝时日益汉化,武事渐废;

    顺治帝“虽曰英雄,荒于酒色已甚,其势不久”。

    他认为北伐的可行性在于:

    中原豪杰义士会群起响应;

    满清不尚武事,辽沈防备空虚;

    朝鲜向清所贡岁币都在辽沈,北伐期间可资军用;

    丁卯、丙子胡乱中有数万朝鲜俘虏,可为内应。

    因此,孝宗计划在十年内培养精锐鸟铳兵10万人,等待清朝内乱,然后出兵直抵山海关外。

    而且为了实施他这个北伐计划,李淏无心尝胆暗中也做了很多准备。

    奈何,梦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也很残忍,因为这个时候清廷已经入关,且横扫中原,屁股越做越稳了,而中原那些反清势力都是一盘散沙,越来越散,一击即溃。


    另外一方面,经过那么多年清廷的殖民,朝里越来越多的王臣膝盖也越来越软十之八九都开始亲清了,他曾召见了一些家属死于丙子胡乱的大臣,稍微透露北伐之意,但都“皆邈然无以为意”。因此,孝宗后期经常叹息“日暮道远”,流露出深深的挫败感。

    而且北伐计划属于机密之事,若被清廷知道,他必死无疑,所以他也不可能光明正大问臣子:谁赞同谁反对,只能挨个旁敲侧击,然则朝中十之八九都是反对的,唯宋时列。

    这宋时烈是谁?是李淏最早的师傅,丙子胡乱之后十余年间拒绝出仕,隐居乡野,哪怕是李淏从沈阳回来之后,李倧让他出山继续教导李淏,都被他拒绝,直到仁祖死了,李淏上台之后才出山,也是唯一赞同李淏的北伐计划的,由此也可见他对仁祖投降清廷一直耿耿于怀!

    但这时候,李倧父子要密谋大事,必须要找信的过的人才行,宋时烈当然是人选之一,但他因为他对仁祖心存芥蒂,一时之间说不动他出山。

    而且这个时候能真正让李倧放心共谋大事的近臣已少之又少,因为当年那些斥和的反清的,亲明的都被清廷给拘禁去了沈阳,比如崔名吉,比如金尚宪,金堉。

    崔名吉前文说过是主和派,金尚宪则是当时满清入侵时的斥和派(主战派)首领,当年坚持死战到底,宁死不和。朝鲜战败后,清廷要把这些斥和派都拘押沈阳,李倧但是为了保护他不让他出城投降,只将地位较低的三学士当替罪羊送到沈阳处死,但这事也没瞒多久,后来就被英俄尔岱(龙骨大)给查出来抓到沈阳关押去了,直到清军入关后和昭显世子等被拘的公卿返回朝鲜,回来就隐居,李倧拜他为相,被他上疏三十二次拒绝,直到李倧死了李淏即位,李淏也要拜他为相,结果恰逢“清廷六使诘责事件”(就是上文说的金自点的翻译告发李淏密谋反清的事情,清廷派人来敲打)而未果三年后病死。

    至于金堉,他是李淏登基后的领议政,他也是朝鲜最后一位出使明朝的使臣(朝天使)

    这三人有时虽政见不合,比如在满清入侵时有人主和,有人主战,但都是亲明派,也忠于朝鲜国王,都是密谋大事的最佳人选,奈何此时都被关押在沈阳。

    于是乎,李倧父子左思右想终于又想到一个人。

    背锅侠,李景奭!

    这人其实很有才,看出满清和朝鲜交恶的外部局势,他反对盲目的“斥和论”,预判清军会在冬季渡结冰的鸭绿江,绕开诸城,直捣汉城,而朝鲜对清绝无胜算,明朝也难以依靠。同时主张仍然称清为“金”,因为“清”是皇太极称帝后所建国号,如果称“清”就是承认皇太极的“僭号”,丙子胡乱时,果然如他预料,清军长驱直入。

    可为什么叫他背锅侠呢?

    崇祯十三年,朝鲜送往沈阳的假质子被清廷发现,李景奭说,我干的,然后被罢官。

    崇祯十五年(1642年,仁祖二十年),因明朝船只停泊朝鲜宣川之事被清朝得知,李景奭被清朝派去给仁祖传话,但朝鲜朝廷不让他进入汉城见国



第2084章 人物  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
相关:  刘旭王艳悦读全文兔费  穿越时空之殖民全球  双球大战之虐仙  异域称霸记    踏星  超级基因猎场  都市之兵王归来  布莱肯林场  
同类最热
搜"扶明录"
360搜"扶明录"
语言选择